今年買車,到底該不該等。
這個疑問,應該是當下大部分消費者對買車這件事的態(tài)度。等,可能帶來的是單車價格的下降,有了燃油車清庫存的先例,就可能會有新能源車的價格波動。這種想法不能說不符合邏輯,只能說這么認為過于簡單。但業(yè)內普遍認為,整體車市的價格會在二季度開始穩(wěn)定。
換句話說,燃油車、新能源車的價格可能都不會繼續(xù)往下降了。
燃油車的國六B推遲正在協(xié)商,這么看,燃油車似乎已經不用再期待著進一步降價了。那么,新能源車,是否還存在著降價的可能性?最近一則特斯拉更換電池需要14萬元的消息,基本上可以說是間接打破了這種美好的期待。特斯拉更換電池,14萬元這個價格早就是特斯拉明碼標價的(電池+工時費),至少在2021年的海外市場也是這個價格,但到了2023年,磷酸鋰價格下探接近谷底的時候,這個價格仍然沒有被打破,還是14萬元。不談整車,今年就連零部件的價格可能都很難再往下壓了。
那,電動車,是否今年真的再難有降價舉動了?
價格戰(zhàn),不會是2023年車市主題今年的一季度,對于買車的消費者來說是好事,部分主流的合資車有巨額的優(yōu)惠出現(xiàn)。但對于整車廠就不算是好事,即便銷量微增,也不算好;今年1-2月,汽車產量下降14%,新能源車產量增長16.3%,汽車企業(yè)之間競爭的加劇,使得部分車企不得不使出了價格戰(zhàn)。
一方面,燃油車用價格戰(zhàn)奪回被新能源搶占的部分市場份額,以及應對國六B到來,而銷量依然不及預期,還導致利潤急劇下滑;另一方面,新能源增速雖然高,但各地補貼行為依舊存在,放眼大部分新能源品牌,都還是虧損的狀態(tài)。
今年1-2月的車市,整體利潤下滑了42%左右。
這就是國內汽車行業(yè)的大環(huán)境,賺到錢的企業(yè)是少數(shù)。從大環(huán)境來分析,汽車產業(yè)的價格,理應不該繼續(xù)降了。而且,汽車制造利潤率已經達到了六年同期的最低值,只有3.2%。
降價,對消費者是絕對的好事,也是因為降價才讓消費者知道這些合資品牌利潤率有多高。從今年初,由特斯拉掀起的一場價格戰(zhàn)在3月份達到了頂點,多個品牌燃油車開啟降價促銷模式,部分新能源企業(yè)跟進。甚至,比亞迪等企業(yè)發(fā)布的新車價格,直接對標燃油車,給出了“油電同價”的價格。之后,就是車市整體價格的內卷,價格戰(zhàn)在一季度內打的很熱鬧。
也就有了后來的利潤率下降,但利潤的下降,不是一件好事。
首先站在消費者角度,降了,第一波嘗到甜頭的人買了車,剩下的一批消費者越是降價越是觀望,期待著你還會繼續(xù)降價的操作,誠然,成都那一波降價熱潮最開始就沒起到很大的***作用。
其次,站在整車制造企業(yè)角度。虧本的買賣不能長久,利潤率的降低可能導致車企減少研發(fā)投入和技術創(chuàng)新;沒有足夠的利潤,支撐研發(fā)投入上的預算,降價的弊端就只能自己消化,沒有新技術支撐的新產品,讓消費者買單的可能性不大。
看長遠一些,就是車企隨著利潤的下降,也會導致投資者對汽車產業(yè)失去興趣,賺不到錢,就吸引不到資本。對消費者來說,用低價格買到所需的產品,確實劃算。但對于汽車行業(yè)來講,這波價格戰(zhàn)持續(xù)的時間已經足夠長,影響足夠大,但起到的效果卻十分有限。
再降價,利潤率繼續(xù)走低,最壞的結果整車廠倒閉、零部件供應商利潤降低、員工失業(yè)等等,這些都是一系列的問題。適度降價,解燃眉之急可以,但長久的降價就是一把雙刃劍;而且車企利潤走低,也難以維持長時間的價格戰(zhàn)。
今年電動車主線,到底是什么?看幾家車企的2022年財報、2023年目標就能看出個大概。國內新能源品牌頭部的比亞迪,公布的2022年財報,凈收入4240.61億元,同比增長96.2%;凈利潤166.22億元,同比增長445.86%。今年的目標是400萬輛。
長城汽車,2022年財報營業(yè)總收入1373.4億元,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2.66億元,同比增長22.90%。全年銷量106.17萬輛,今年目標是160萬輛。廣汽集團2022年財報,營業(yè)收入約1.93.35億元,同比增加45.57%;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80.68億元,同比增加10%。去年銷量243.38萬輛,今年銷量目標比2022年提升10%。
以上三家,基本構成了目前國內汽車行業(yè)的頭部品牌。
然后,再看三家去年的研發(fā)費用。比亞迪186.54億元、長城汽車64.45億元、廣汽集團17.07億元。沒有利潤,研發(fā)預算必然不會增加;其實從研發(fā)投入角度分析,也能看出,三個品牌中誰的盈利能力最好。
不可否認,比亞迪現(xiàn)在在國內新能源市場,已經有了足夠的話語權,也有了產品定價權和定義權,今年要發(fā)展成比亞迪、騰勢、F品牌和仰望這四大品牌,覆蓋低價格到超豪華市場的全價格區(qū)間。
試想一個問題,比亞迪在今年要尋找400萬輛落地的同時,價格上會不會有松動?
答案顯而易見,大概率不會有松動。首先要支撐起F品牌、騰勢和仰望這些高端品牌的價值,價格上的調整是一大禁忌。其次,雖然比亞迪硬件上的研發(fā)處于國內領先水平,但智能化的短板也是很明顯;而且在2023年以前的時間里比亞迪似乎不是很看重這類上的研發(fā)投入,但之后對它來說不一定不重要。而且,它也不需要用以價換量這種套路來完成銷量目標。
今年看比亞迪的降價,可能性不大。滿足銷量目標,并且賺錢搞研發(fā)的同時,還得維持利潤增長,這是比亞迪2023年里想要完成的,也是為2024年打基礎。
而之后長城汽車、廣汽集團,大概率會跟隨比亞迪的定價模式,比亞迪價格不調整它們也不會調整,或者有可能還會拔高價格。畢竟利潤率、銷量、技術上的差距現(xiàn)在已經出現(xiàn),如果不趕超的話,技術上的落后是非常致命的,會直接影響到整個集團的利潤率。
再說一個關于降價的信息,磷酸鋰價格的下探現(xiàn)在已經基本到了谷底,但新能源市場仍沒有出現(xiàn)大規(guī)模的降價。所以,只有兩種可能,第一是磷酸鋰價格的下探已經提前被透支了,現(xiàn)在原材料成本的下降,也不能***整車廠對終端價格的調整,再降可能就虧損更大;第二是趁著原材料的成本下降,保持原有價格獲取高利潤。
不過,第二種猜想可能性不大,若真如猜測所描述,按照市場邏輯,那肯定會有第一個安奈不住的品牌率先降價換取銷量。但,已經到了4月份,仍然沒有人開這個頭,市場的平靜也導致了業(yè)界普遍更相信第一種,磷酸鋰價格已經被提前透支。
要等新能源車降價,今年,恐怕會落空?
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路咖汽車,版權歸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請聯(lián)系作者。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,與易車無關
標簽: #比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