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界(AITO)是汽車品牌,其產(chǎn)品生產(chǎn)廠商為重慶小康股份旗下的重慶金康賽力斯(后更名為賽力斯)。問界是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結(jié)晶,首款車型是定位5座中型SUV的問界M5 。
AITO問界M5***用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,配備了1.5T發(fā)動機,最大功率125馬力,搭載的電池容量為40kWh,四驅(qū)性能版車型綜合峰值功率為315kW,四驅(qū)旗艦版綜合峰值功率為365kW。新車WLTC工況綜合續(xù)航里程將超過1000km。
問界M5的優(yōu)勢:
1、問界M5是在華為線下店里有展示有銷售的,這一下子拓寬了這款車的銷售渠道。甚至這樣的銷售渠道是蔚來,理想,小鵬需要用好幾年才能達到的一種規(guī)模。而且再憑借著華為,在技術方面給消費者留下的比較好的印象,所以這款車初期的銷售我覺得是比較順暢的。
2、華為的技術本身,再比如說5G通信,車機系統(tǒng),這些方面是有一些優(yōu)勢的。因此,這臺車最大的優(yōu)勢還是那個搭載了15.6英寸的中控屏幕以及里面的鴻蒙系統(tǒng)。它可以實現(xiàn),比如說跟手機一樣的流暢速度,交互,設計隱私權限以及手機車機互聯(lián)。
3、華為汽車還有另外一個獨有的優(yōu)勢,就是它可以跟你的智能家居完美無縫地連接起來。但是前提是你得有更多的華為智能家居跟車連在一起。 其實有類似想法的不僅是華為,小米也在這樣做,就是打造一個智能的全家桶。
在造車這件事上,華為似乎有些“精神分裂”。
3月的最后一天,華為公司發(fā)布了一則重要通知:《關于華為不造車的決議》,這份決議由華為創(chuàng)始人、CEO任正非署名發(fā)出,再次強調(diào)了“華為不造車”的戰(zhàn)略,并強調(diào)這份決議“有效期5年”。
隨后,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華為2022年年度報告發(fā)布會上又說出了這樣一段話:“我們有些部門、個人或者伙伴在濫用華為的品牌,這件事情我們一直在查處中。華為經(jīng)歷30多年時間構(gòu)筑的品牌,不會被任何人濫用。華為沒有造車,也沒有任何品牌的車?!?/p>
很明顯,這針對的是“HUAWEI問界”,以及其背后的余承東。
3月8日,AITO品牌在微信、微博等多個平臺的內(nèi)容中使用了“HUAWEI 問界”全新標語,隨后,華為終端官方微博賬號也轉(zhuǎn)發(fā)了這條微博,并配文表示:" 想去的地方,HUAWEI 問界汽車,始終陪伴你!"
“HUAWEI 問界”就此誕生。
雖然外界紛紛猜測這就是“華為牌汽車”,但對此華為卻矢口否認,并表示“HUAWEI 問界”是華為生態(tài)汽車品牌,是華為開創(chuàng)的全新商業(yè)模式,表述十分謹慎。
然而,這一動作還是引起了華為內(nèi)部的重視。如今的這份《決議》中,特別強調(diào)到了“不允許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出現(xiàn)‘華為’或‘HUAWEI’標識。”這無疑是直接宣布了“HUAWEI 問界”品牌的“***”。
31日晚,根據(jù)微博@孫少軍09的消息,“問界門店明天(4月1日)開始拆除所有相關物料?!?/p>
從3月8日算起,截止4月1日,“HUAWEI 問界”這一品牌僅存在了25天,便宣告“夭折”,未來存在的,只能是“問界”或者其他。
“HUAWEI 問界”為何誕生?
這件事中,最受打擊的是余承東。
作為華為消費者BG 、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CEO,余承東可以說是整個華為里對汽車業(yè)務最上心的人。
按照此前的戰(zhàn)略,華為堅定“不造車”,而是要“幫企業(yè)造好車”??稍谄囆袠I(yè)高高的壁壘面前,即便強如華為也未能獲得太理想的發(fā)展。
華為與車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種,首先是售賣標準化的汽車零部件產(chǎn)品,但初入行的華為產(chǎn)品線并不齊全,更多還是在電驅(qū)和智能化方面,獲得的增量有限。
第二是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 Huawei Inside 模式(簡稱“HI模式”),目前***用華為HI模式的合作伙伴主要有三家:極狐、廣汽、阿維塔。其中,極狐阿爾法S HI版和阿維塔11都已實現(xiàn)量產(chǎn)。
但在HI模式下,由誰來主導車型的開發(fā)就成了一個問題。雖然華為方面表示他們只提供全棧智能汽車的相關技術和解決方案,但車企方面卻認為華為的表現(xiàn)有些強勢,甚至“什么都想?yún)⑴c和決策”。
這就導致HI車型的開發(fā)總不那么順利,例如華為HI的首發(fā)車型極狐阿爾法S HI版,早在2021年的上海車展便已亮相,而真正開始交付卻是在15個月之后的2022年7月,市場表現(xiàn)也不盡人意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前不久廣汽集團的一則決議公告直接宣布:廣汽埃安AH8項目由與華為聯(lián)合開發(fā)變更為自主開發(fā),華為將以重要供應商的身份參與公司自主品牌車型的開發(fā)與合作。
這下,華為和廣汽直接“分手”了,阿維塔11成了華為HI模式“最后的希望”。
余承東知道,僅憑賣零部件和HI模式,華為是很難在汽車領域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。因此華為亟需一種可以掌握主動權的合作模式,這就是第三種合作模式:深度參與產(chǎn)品、整車設計,以及提供銷售網(wǎng)絡渠道的智選車模式。
AITO 問界就是這一模式的代表,由華為和塞力斯合作推出。其中華為負責產(chǎn)品的內(nèi)外飾設計和智能化,并在華為自家門店銷售;塞力斯負責整車設計、生產(chǎn)和售后維修等等。
從去年的表現(xiàn)看,這一模式無疑是成功的,AITO作為一個新品牌,僅一年就交付了超過76000輛車,單月交付量屢超萬臺,一度成為車圈中的熱點話題。
可到了2023年,情況急轉(zhuǎn)直下。2023年1月,問界銷量直接跳水式下跌到了4475輛;2月份更是進一步下滑到了3505輛。
為了遏制銷量的低迷,華為和AITO打出了一套組合拳:先是宣布M5 EV和M7幅度最高達3萬元的降價,然后使用“HUAWEI 問界”字樣進行宣傳,通過華為品牌的號召力為問界背書。
這一步足夠明智嗎?
從誕生那天起,AITO?問界就一直在強調(diào)其“含華量”,這或許并非官方有意為之,但無可辯解的是,正是由于華為品牌的背書,將AITO 問界抬到了本不屬于它的高度。
如今,問界銷量下滑趨勢明顯,作為智選車模式的標志性品牌,在這種關鍵時刻,華為再拉他一把,沒毛病。畢竟,如果問界真的沉寂下去,很有可能意味著華為最引以為傲的“智選車模式”的失敗,向其他車企進一步擴展這種合作模式也會更加困難。
但事與愿違,這種通過強捆綁來利用華為品牌力的方式是華為頂層不想看到的,因為這看起來太像華為造車了,不得不直接給余承東這“當頭一棒”。
余承東或許是委屈了,也或許是過于無奈了,在31日晚于華為內(nèi)部論壇里連發(fā)兩條:
“這只會讓我們更加艱難!”這就是余承東此刻最真實的表達。
華為頂層堅持不造車,自然有他們的考慮。在他們看來 ,華為不應該只成為某個汽車品牌,服務于一部分消費者,而更應該以供應商的身份,存在于更多的汽車品牌中,服務于更廣闊的人群。
但就像一位網(wǎng)友說的:“有人想做博世,有人想做豐田?!睂θA為的汽車之路,余承東似乎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。
余承東是想把華為做成“豐田”嗎?華為的汽車路,究竟應該怎么走?我無從判斷。但我非常認同余承東的這句話:“留給時間去檢驗吧!”
是啊,時間終會檢驗一切。
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電動知士,版權歸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轉(zhuǎn)載請聯(lián)系作者。內(nèi)容僅代表作者觀點,與易車無關
標簽: #華為